你的位置:优秀股票配资门户-炒股门户配资公司-证券配资门户网 > 优秀股票配资门户 > 有哪些好的股票配资平台 640万罚单背后,光大银行营收三连降,重组贷款狂飙200亿,未来路在何方?
有哪些好的股票配资平台 640万罚单背后,光大银行营收三连降,重组贷款狂飙200亿,未来路在何方?
发布日期:2025-05-01 19:19    点击次数:70

有哪些好的股票配资平台 640万罚单背后,光大银行营收三连降,重组贷款狂飙200亿,未来路在何方?

引言:有哪些好的股票配资平台

“ 640万罚单撕开监管缺口,高管接连落马暴露管理乱象,业绩下滑与重组贷款激增超200亿的困境交织,光大银行正经历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。”

本文为财鲸眼原创  

作者:小鲸  

编辑:小凡  

微信公众号:caijingyan  

——  

图片

4月3日,深圳金融监管局发布的行政处罚信息公示表显示:因存在“授信管理不到位,掩盖贷款质量,票据承兑业务贸易背景审查不到位”等违法违规行为,光大银行深圳分行遭到“双罚”。

图片

图片来源:深圳金融监管局官网

罚单不断:开年被罚超 2500 万

值得注意的是,从年初至今,光大银行就像被贴上了“罚单专业户”的标签,受罚对象从总行到分支机构无一幸免。3月底,光大银行扬州分行因违规发放流动资金贷款被罚40万元;1月,扬州分行因虚增存款领罚60万元,永州分行因违办理票据业务被罚30万元;2月,上海分行因员工行为管理违规被罚150万元;1月底,总行更是因11项违法违规案由,被央行处以警告,没收违法所得200余万元,并处罚款1677多万元。开年短短几个月,罚单纷至沓来,年内遭罚没金额累计已超2500万元,如此高频次、大规模的处罚,在银行业实属罕见。

高管“地震”:十余名中高层落马

除了屡收罚单,光大银行的管理层也陷入了“地震”。本次被终身禁业的朱慧民,在光大系统任职近20年,却将手中权力当作牟取私利的工具,与不法商人狼狈为奸,大搞利益输送,最终于2021年被开除党籍和公职。而与他有着长期工作交集的邹建旭,在朱慧民“落马”一个月后,同样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查。据不完全统计,包括总行原副行长张华宇、交易银行部总经理夏伟等在内的十余名中高层管理人员纷纷“落马”。更令人震惊的是,2023年两任原董事长先后被查,2024年12月,唐双宁因贪污、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;今年3月,李晓鹏因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。高层的接连崩塌,让光大银行的内部管理问题暴露无遗。

营收三连降,零售业务陷入困境

频繁的人事变动也给光大银行的业绩带来了不小的冲击。自2019年以来,光大银行五年内已更换了五任行长,频繁换帅导致公司战略执行缺乏连续性。从业绩数据来看,光大银行面临着巨大的压力。营业收入已连续三年下降,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354.15亿元,同比下降7.05%;2023年营业收入为1456.85亿元,同比下滑3.92%;2022年营业收入为1516.32亿元,同比下滑0.73%。2023年,归母净利润出现上市后首次负增长,同比下降8.96%至407.92亿元,尽管2024年归母净利润由降转增,同比增长2.22%至416.96亿元,但与2021年14.73%的增速相比,仍显得十分乏力。

图片

图片来源:东方财富公开数据

图片

图片来源:光大银行2024年年报

曾经被寄予厚望的零售业务,如今也陷入了困境。2024年,光大银行零售金融业务营业收入为550.96亿元,同比下降15.17%,在总营收中占比40.69%;零售金融业务利润更是暴跌,仅为2.81亿元,同比锐减95.83%,仅占全行利润总额的 0.55%。零售业务盈利不振,很大程度上是被信用减值损失所 “侵蚀”。2024 年,零售银行业务信用减值损失虽较上年减少20多亿元,但仍高达 310.34 亿元,同期末零售贷款不良率为 1.40%,高于全行 1.25% 的平均水平。

图片

图片来源:光大银行2024年年报

风险上升:资产质量堪忧,重组贷款激增超200亿

此外,从资产质量来看,2024年末光大银行不良贷款率、关注类贷款率虽与上年末持平,但不良贷款余额492.52亿元,比上年末增加17.76亿元;逾期贷款率2.02%,比上年末上升0.07个百分点;拨备覆盖率180.59%,比上年末下降0.68个百分点。而重组贷款的激增更是不容忽视,2024年重组贷款激增两倍多,超200亿元。有行业人士指出,重组贷款通常是由于借款人出现还款困难而进行的调整,其信用风险相对较高,银行重组贷款大幅增长,意味着潜在的不良贷款风险正在上升。

(注意:文中数据主要来源于公司公告、东方财富等。文中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。)

图片

尾声:

“ 罚单、落马、下滑、风险,光大银行的困局环环相扣。站在命运的十字路口,这家银行该如何破局重生有哪些好的股票配资平台,重塑行业形象?”